小议专题培训 2013-10-23

小议专题培训


    近年来,专题培训快速发展,不仅数量逐年递增,而且非专题培训呈现专题化趋势。

    专题培训特点鲜明。首先,专题培训形式的确定性,一般以针对特定问题为专题,内容集中,十天左右的短期居多。其次,主题的确定性,培训主题突出,预期目标明确。再次,参加培训对象的确定性,无论分级,分类,还是其他,参加培训的对象均与培训专题相关。最后,师资选择的确定性,培训专题内容的“专”决定了师资选择标准的“专”,所选师资与培训专题均有对应的专业水准“专”。

    以上诸端保证了培训专题的针对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实效性。这就是专题培训受到青眯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专题培训具有此种优势,其效应正在放大,培训专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其一,组合专题。这是由若干专题组合的专题培训。培训委托方本着“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出若干培训需求,培训主办方按照需求设计若干相应的培训专题,并组合在一个培训班之中。如“综合素养能力提升”,“创新社会管理”,“经济国际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则为四个专题的组合培训班。组合专题培训的专题与课程模块貌似实非。一般而言,培训计划中最小单位为课程,往上依次为课程模块,培训专题。课程模块是专题的组成部分,而专题则是完整的培训项目。

    其二,系列专题。系列专题与组合专题不同。组合专题如前所述是由多个专题组合而成,面向同一受训群体,而系列专题则是针对某地的中心工作或重要工作而设计的一系列的培训专题,面向不同的受训群体。系列专题的每个专题都是独立的,其整体性体现在所围绕的某一地区的中心工作或重要工作。

    其三,主体班嵌入式专题。各级党校均有诸多主体班,如县处级进修班,科级班。这些主体班均有“异地学习”的安排,许多党校将其设计成专题嵌入主体班,成为主体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四,“自主选学”的专题化。“自主选学”推出之初,不少地方放开选课,发现不易掌控。不但每堂课选课者多寡悬殊,而且偏向于选择休闲类课程,有悖于组织者的初衷,由选课调整为选专题之后局面大为改观。组织者先期进行专题设计,贯彻组织意图,从而保证专题培训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受训者无论怎么选择,结果都在掌控之中。

    其五,“大讲堂”、“每月一讲”也专题化了。初期,这两类培训形式为了追求名师、名人、名嘴的效应,忽略了设计。虽然,就单个讲座而言质量相当不错,但是一年下来一盘点,就发现由于缺少设计,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则每讲之间缺乏关联性,散漫而不集中,整体感模糊;二则,对于讲授者未能提出要求,任其自由发挥,信步所之,与当地实际脱节。因此这些讲座名则大矣,针对性实效性就不好说。后来有些地方改弦易辙,将此专题化,按专题设计,将一年分为三至四个专题,每个专题3-4讲,每讲独立成篇,却又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讲授者按专题设计要求讲授,如此操作,不仅整体感有了,而且与当地实际的联系不再缺失,因此组织者也无失控之忧了。

 

(院长沈永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