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工作也应转型和升级培训工作也应转型和升级 2013-10-23
培训工作也应转型和升级培训工作也应转型和升级

    现在都在说企业要转型和升级,我们认为培训工作何尝不该如此。

    培训应从“学科导向”、“知识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型。与“学科导向”、“知识导向”培训不同,“问题导向”培训基于问题。何谓问题?毛泽东同志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 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培训就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待问题”,而不是带着方法找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着眼点,进行针对性,选择性学习,把解决问题作为培训的终极目标。

    以企业培训为例。就目前而言,许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从企业角度看,融资难,用地难,某些领域准入难;从企业治理看,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不规范,核心竞争力不强,无品牌,技术含量低,产业层次不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缺什么补什么,或是知识,或是技巧,或是经验,或是方法,通过针对性,选择性学习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问题解决了,围绕着解决问题的一轮学习也就完成了,可谓是双丰收。

    我们主张“问题导向”型培训,有如下根据。首先,这一培训理念决定于学员对象的知识结构特点。培育年青学生,“学科导向”、“知识导向”是有道理的,而中高端人才培训,“问题导向”最为适宜。现在的参训学员大多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学历教育,参加过各类培训的也不在少数,知识结 构相对完整,而且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历练,对社会人生已有诸多感悟。 但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都会面临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任务。他们参加培训,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打个比方,知识结构犹如一个中药罐,其中储存着若干味中药材,配伍齐全。根据情况的不同,固然可以对中药罐里的药材做加减法,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入一种“药引”。所谓“药引”,就是引导诸药达到病处,或使药力通达某经络、脏腑的药物。否则,就如清人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所云:“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问题导向”之“问题”,正可谓培训之“药引”。它可以激活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现短板,感知需求。过时的要淘汰, 缺失的需补充,从而重构知识体系,解决面临的问题。

    其次,这一培训理念与中华文化注重实践的学习观念一脉相承。《礼记•中庸》中罗列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驾行五者,把笃行设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不但指明了学习的深化路径,而且强调了学习的实践 品格。“问题导向”培训的理念按解决问题所需,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学习,把解决问题作为终极目标,正是“笃行”理念的延续。

    最后,“问题导向”的培训理念还可求证于欧美科学界、哲学界的故事。伴随着17世纪以来的“学科导向”研究方法逐渐淡出和“问题导向”研究方式的淡入,“科学的自动力来自问题”、“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之类的名人名言层出不穷。道理很简单: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累,都是因为要回答实践或理论上的疑问。而任何问题只有被提出来,才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并得到解决。历代哲人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行连贯性思考,从而构建了哲学史,也由此产生了运用“问题经研究哲学史的流派。

    上述例子所属领域不同,但与“问题 导向”培训理念在学理上是相通的。

    主张“问题导向”的培训,还有三个理由可说。其一,“问题导向”能激发学员们的培训动力。对于学员而言,什么东西能够激活他们内在的培训动力呢?这就是为他们所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学员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在一般逻辑线索中找到学习动力,而“问题” 则是他们的兴奋点,是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平时学习动力不足,一旦遇到难题,学习渴望陡然上升。而且“问题” 让你专注。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什么信息都来者不拒,满脑子垃圾信息。而当你有了“问题”之后就大不一样。你会聚焦所关注的范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破解难题上,因而大量解决问题的思想就会喷涌而出。

    其二、“问题导向”培训最能收到实效。李开复(其实是营销大师飞利浦,科勒最先提出)说:买钻头者为何买钻头,因为他想要用此钻头打出一个洞。钻头仅为工具,而洞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培训也是一个钻头,终极目标无非是为了钻它那个洞。不过这个洞的名字叫解决问题。马克思说:“哲学家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那就会看实际效果,如果培训不能承担此种责任,那就是失职。而失职的培训是缺乏吸引力的,诚如颜习斋所说:“凡事心中了了,口中说说,笔下写写,而不从身体力行全是无用。

    其三,“问题导向”培训也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的一项调查称,挑战性工作在各项提高能力途径中占40%。“问题 导向”的培训理念主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借解决问题特别是破解难题的机会进行学习,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能力。解决的问题越多,综合能力就越强,解决的问题难度越大,能力层次就越高。而且问题与能力互为因果。

(院长沈永宝教授)